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以下简称广州能源所)成立于1978年,是隶属于中国科学院的国立研究机构,坐落在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花城”广州。广州能源所始终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将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作为主责主业,在可再生能源系统集成、新能源开发与综合利用、能源战略与低碳发展等领域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经过多年的研究积淀,形成了以生物质能、海洋能、太阳能、地热能、固体废弃物能、天然气水合物、节能与环保、分布式综合能源系统集成为重点方向的学科布局,是目前国内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领域研究最早、布局最全、综合实力一流的国立科研机构。近五年来,主持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50余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41项,中国科学院先导A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青、优青项目3项,自然资源部项目5项。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励16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7项;获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奖1项;获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广东省专利金奖、银奖各1项,粤港澳大湾区高价值专利培育布局大赛银奖1项。建所以来,获各类奖励221项,其中国家级科技奖励11项。
“十四五”期间,广州能源所将聚焦生物质高值化利用、可再生能源“+”、天然气水合物开发与利用等三大主攻方向,面向未来布局数字能源理论方法和应用、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器件循环利用、二氧化碳捕集驱采水合物技术等三个新兴前沿方向开展科技创新工作。现根据研究所科研事业发展需要,面向国内外公开招聘副高级以上岗位人员,具体事项如下:
一、总体原则
1.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科学评价、择优引进。
2.注重能力、德才兼备。应聘人应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和综合素质,具有优良的敬业精神、团队精神和职业道德。
二、学科专业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冶金工程、流体力学、机械工程、软件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能源科学与技术相关专业。
三、人才需求
1.科技领军人才:一般聘为正高四级(含)以上专业技术岗位。原则上年龄不超过50周岁。应在本学科领域具有广泛的国际学术影响力或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能够解决关键技术难题,具有科技领军才能和团队组织能力。
2.青年拔尖人才:一般聘为副高级(含)以上专业技术岗位。原则上应具有博士学位,年龄不超过40周岁。具备优良的科技创新潜质,有独立开展工作和较好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招聘岗位和条件
招聘岗位应聘条件详见附件1《高层次人才招聘岗位表》(附件1)。
岗位序号 | 中心名称 | 团队名称 | 引才类型 | 招聘岗位 | 设岗方向 | 设岗数量 | 专业要求 | 其他要求 | 团队联系方式 (咨询研究方向、工作内容情况) |
20101 | 海上能源研究中心 | 海洋能科研团队 | 青年拔尖人才 | 副高级及以上岗位 | 海洋开发及利用 | 3 | 船舶与海洋工程、力学 与机械、 电力与控制等 相关专业 | 1.取得博士学位后,在海(境) 内外科研机构、高校或企业研发机构等从事船舶与海洋工程相关研究工作3年及以上; 2.主持海洋能、海上风电、海上光伏相关科研项目1项及以上; 3.在国内外期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3篇及以上。 | 盛松伟 研究员 shengsw@ms.giec.ac.cn |
20201 | 海上能源研究中心 | 分布式发电微电网 技术科研团队 | 青年拔尖人才 | 副高级及以上岗位 | 新型电力系统、综 合能源系统、新能 源电力变换控制装 备、 电化学储能电 站系统控制 | 3 | 电气工程、动力工程、 人工智能等相关专业 | 取得博士学位后在海(境) 内外科研机构、高校或企业研发机构等连续不少于3年以上科研工作经历,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且业绩突出的,可适当放宽工作年限要求。具有承担或参与国家、省级科研项目经历;近5年以第一作者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5篇及以上。 | 舒杰 研究员 shujie@ms.giec.ac.cn |
20301 | 海上能源研究中心 | 制氢与利用科研团队 | 青年拔尖人才 | 副高级及以上岗位 | 氢能与燃料电池 | 1 | 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 工程等相关专业 | 取得博士学位后在海(境) 内外科研机构、高校或企业研发机构等连续不少于3年以上科研工作经历,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且业绩突出的,可适当放宽工作年限要求。 | 闫常峰 研究员 yancf@ms.giec.ac.cn |
30101 | 天然气水合物研究中心 | 天然气水合物应用 基础科研团队 | 青年拔尖人才 | 副高级及以上岗位 | 水合物与双碳 | 2 | 热能工程、化学/化工、 海洋工程、石油工程等 相关专业 | 从事水合物相关研究;取得博士学位后在海(境) 内外科研机构、高校或企业研发机构等连续不少于3年以上科研工作经历,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且业绩突出的,可适当放宽工作年限要求。承担或参与过水合物科研项目,发表过高水平科研论文。 | 梁德青 研究员 liangdq@ms.giec.ac.cn |
40101 | 能源战略与碳资产研究中心 | 能源战略与低碳发 展科研团队 | 青年拔尖人才 | 副高级及以上岗位 | 数字能源 | 1 | 计算机、智慧能源、地 理信息系统等相关专业 | 取得博士学位后在海(境) 内外科研机构、高校或企业研发机构等连续不少于3年以上科研工作经历,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且业绩突出的,可适当放宽工作年限要求。 | 蔡国田 研究员 caigt@ms.giec.ac.cn |
50101 | 新兴固废高值循环研究中心 | 城乡矿山集成技术 科研团队 | 青年拔尖人才 | 副高级及以上岗位 | 新型储能 | 1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化学工程等相关专业 | 取得博士学位后在海(境) 内外科研机构、高校或企业研发机构等连续不少于3年以上科研工作经历,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且业绩突出的,可适当放宽工作年限要求。具有热化学储能、能源材料、化工过程、数值模拟、机器学习等专业研究背景, 以一作/通讯作者在国际高水平期刊发表过论文,承担过重大科技项目的优先考虑。 | 李军 研究员 lijun@ms.giec.ac.cn |
50102 | 新兴固废高值循环研究中心 | 城乡矿山集成技术 科研团队 | 青年拔尖人才 | 副高级及以上岗位 | 氨氢高效利用 | 1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化学工程等相关专业 | 取得博士学位后在海(境) 内外科研机构、高校或企业研发机构等连续不少于3年以上科研工作经历,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且业绩突出的,可适当放宽工作年限要求。具有新型燃料燃烧、污染物控制、数值模拟、机器学习等专业研究背景, 以一作/通讯作者在国际高水平期刊发表过论文,承担过重大科技项目的优先考虑。 | 李军 研究员 lijun@ms.giec.ac.cn |
50103 | 新兴固废高值循环研究中心 | 城乡矿山集成技术 科研团队 | 科技领军人才 | 正高级岗位 | 退役新能源器件智 能拆解分选技术装 备研发 | 1 |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过 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等相 关专业 | 具有10年以上科研工作经历;具有机械结构设计、机器人及人机交互等研究经历;主持省级及以上科研项目不少于5项,主持开发自动化产线不少于10项;发表相关论文50篇以上,授权发明专利10件以上 | 顾菁 研究员 gujing@ms.giec.ac.cn |
50104 | 新兴固废高值循环研究中心 | 城乡矿山集成技术 科研团队 | 青年拔尖人才 | 副高级及以上岗位 | 废杂有色金属清洁 回收与高质再生技 术研发 | 1 | 湿法冶金、火法冶金、 精细化工等相关专业 | 取得博士学位后在海(境) 内外科研机构、高校或企业研发机构等连续不少于3年以上科研工作经历,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且业绩突出的,可适当放宽工作年限要求。具有湿法冶金、火法冶金等研究经历;发表高水平期刊论文10篇以上 | 顾菁 研究员 gujing@ms.giec.ac.cn |
50105 | 新兴固废高值循环研究中心 | 城乡矿山集成技术 科研团队 | 青年拔尖人才 | 副高级及以上岗位 | 杂化废材高效清洁 热转化及智能装备 研发 | 1 | 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 等相关专业 | 取得博士学位后在海(境) 内外科研机构、高校或企业研发机构等连续不少于3年以上科研工作经历,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且业绩突出的,可适当放宽工作年限要求。具有传热传质和传热学方面的数值模拟相关研究经历;发表高水平期刊论文10篇以上 | 顾菁 研究员 gujing@ms.giec.ac.cn |
50106 | 新兴固废高值循环研究中心 | 城乡矿山集成技术 科研团队 | 青年拔尖人才 | 副高级及以上岗位 | 有机废材热转化全 过程污染物控制技 术研发 | 1 | 环境工程等相关专业 | 取得博士学位后在海(境) 内外科研机构或高校不少于3年以上科研工作经历,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且业绩特别突出的,可适当放宽工作年限要求。具有光催化、电化学催化材料研发及污染控制、CO2转化相关研究经历; 以一作发表发表高水平期刊论文6篇以上 | 顾菁 研究员 gujing@ms.giec.ac.cn |
50301 | 新兴固废高值循环研究中心 | 能源化工科研团队 | 科技领军人才 | 正高级岗位 | 费托合成、油脂加氢 异构脱氧等石油化工 相关、 电解水制氢、 高分子材料、大孔吸 附树脂合成及改性、 生物质水解发酵制备 燃气、微生物油脂、 丁醇、二元醇等能源 化工品的基础理论或 | 2 | 化学工程、化学工艺、 生物工程、环境工程、 材料化学、高分子材料 、能源科学、精细化工 、生物化工等相关专业 | 45岁以下,博士毕业后在国内外知名机构从事相关研究5年以上,特别优秀者可放宽工作年限要求。 目前正在教学科研一线工作,身体健康,能够全职到所工作。 | 陈新德 chenxd@ms.giec.ac.cn |
50302 | 新兴固废高值循环研究中心 | 能源化工科研团队 | 青年拔尖人才 | 副高级及以上岗位 | 费托合成、油脂加氢 异构脱氧等石油化工 相关、 电解水制氢、 高分子材料、大孔吸 附树脂合成及改性、 生物质水解发酵制备 燃气、微生物油脂、 丁醇、二元醇等能源 化工品的基础理论或 工艺研究 | 2 | 化学工程、化学工艺、 生物工程、环境工程、 材料化学、高分子材料 、能源科学、精细化工 、生物化工等相关专业 | 取得博士学位后在海(境) 内外科研机构、高校或企业研发机构等连续不少于3年以上科研工作经历,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且业绩突出的,可适当放宽工作年限要求。 目前正在教学科研一线工作,身体健康,能够全职到所工作。 | 陈新德 正高级工程师 chenxd@ms.giec.ac.cn |
60201 | 地热能与节能技术研究中心 | 先进能源系统科研 团队 | 青年拔尖人才 | 副高级及以上岗位 | 电化学储能、地热 开发利用技术及装 备 | 2 | 能源工程等相关专业 | 取得博士学位后在海(境) 内外科研机构、高校或企业研发机构等连续不少于3年以上科研工作经历,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且业绩突出的,可适当放宽工作年限要求。承担过国家或省部级科研项目;发表高水平期刊论文3篇以上。 | 蒋方明 研究员 jiangfm@ms.giec.ac.cn |
60401 | 地热能与节能技术研究中心 | 人工环境节能技术 科研团队 | 青年拔尖人才 | 副高级及以上岗位 | 制冷系统能效寻优 人工智算法、能效 优化平台构建 | 1 | 过程系统工程、人工智 能及大数据等相关专业 | 取得博士学位后在海(境) 内外科研机构、高校或企业研发机构等连续不少于3年以上科研工作经历,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且业绩突出的,可适当放宽工作年限要求。具有人工智能优化、大数据挖掘、能源系统模拟优化等专业研究背景; 以一作/通讯作者身份在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5篇以上。有企业相关工作经历者优先。 | 董凯军 正高级工程师 dongkj@ms.giec.ac.cn |
60601 | 地热能与节能技术研究中心 | 有机能源材料科研 团队 | 青年拔尖人才 | 副高级及以上岗位 | 新能源材料及电化 学储能器件 | 1 | 材料科学相关专业 | 取得博士学位后在海(境) 内外科研机构、高校或企业研发机构等连续不少于3年以上科研工作经历,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且业绩突出的,可适当放宽工作年限要求。 | 张灵志 研究员 lzzhang@ms.giec.ac.cn |
合计 | 24 |
五、岗位待遇
研究所提供全方位、多样化的保障及福利待遇和良好的科研环境,包括但不限于:
1.纳入事业编制岗位管理;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福利待遇,根据业绩享受绩效奖励及成果转化收益,缴纳机关事业养老保险、职业年金;享受带薪年休假、年度健康体检、补充医疗保险等福利,单位内部设有食堂、健身房、各类体育协会,提供健康生活条件。
2.协助办理落户广州单位集体户、购车优惠、子女入读优质幼儿园和中小学。
3.提供国家级科研平台、优质的技术支撑平台和工作条件,可为人才成长和发展提供良好的科研事业环境,
4.对符合国家或地方政府、中国科学院高层次人才计划(项目)条件的,研究所将积极推荐申报相关人才计划,并协助申请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各项福利待遇。获批国家或地方政府、中国科学院高层次人才计划(项目)者,按规定获得国家或地方政府、中国科学院提供的经费支持,享受国家或地方政府给予的出入境、税收、子女就学等福利待遇,并同时享受研究所的科研启动经费、安家费、组建创新团队等匹配支持。
六、应聘材料
1.《高层次人才推荐(自荐)表》(附件2)
2.学历学位证书、职称证明、代表成果、主持项目、获得奖励相应证明等材料
3.3位所外同行专家的推荐信
4.国内外任职证明
5.申请各类人才项目的还需填写相应申请表并提供附件材料,具体要求视申请人条件和初步面试情况另行通知
七、联系与咨询
1.咨询研究方向、工作内容:
联系人详见附件1《高层次人才招聘岗位表》
2.咨询招聘程序、人才政策,投递应聘材料:
联系人:人事教育处
覃老师 020-87057620 qinxx@ms.giec.ac.cn
余老师 020-87057228 yuyl75@ms.giec.ac.cn
通信地址:广州市天河区能源路2号
邮政编码:510640
欢迎广大应聘者登录研究所主页了解我们的信息:http://www.giec.cas.cn/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所热忱欢迎全球优秀人才加盟!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