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学术思想活跃的教师队伍,有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和一批入选教育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防科技工业“511人才工程”、江苏省“333工程”、“青蓝工程”、“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的优秀中青年专家。“武器系统与工程”专业课程教学团队是国家级教学团队,3位江苏省教学名师。

学院下设火炮工程系、自动武器工程系、弹药工程系、火箭导弹发射工程系、机械设计及自动化系、制造工程及自动化系、机械电子工程系、车辆工程系、工业工程系、仪器科学与技术系、航空宇航系等11个系,机械工程、武器系统与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等4个实验中心。另设有工程安全防护技术研究所、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SMC气动技术、机电、机器人、车辆、火炮、轻武器、弹药工程、火箭炮、测试技术等研究所。

设有数控成形技术与装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中国兵器工业弹药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两个国家级科研平台,智能弹药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智能弹药系统理论及关键技术和“难成形材料增材制造技术与装备”两个基地,特种作业装备教育部工程中心、高端装备制造技术工信部协同创新中心;机械基础实验省级教学示范中心。江苏省现代饲料加工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锻压机械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高性能棉纺机械工程技术中心、中日合作SMC气动技术研究中心、科技开发与技术转移、支援中心(香港)、南京市特种机器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京市售电侧用电管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校MEMS惯性技术研究中心。

拥有4个一级学科:兵器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其中国家重点学科1个一级学科, 3个二级学科,6个省部级重点(优势)学科,1个工信部新兴交叉学科,国家工程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中心1个,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1个,工信部重点实验室1个,工信部协同创新中心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4个及博士后流动站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6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7个,本科专业8个。教学科研实力强,研究领域宽,多年来形成了20多个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和学术梯队。

学院现有4个博士后流动站、16个博士学位授予点、17个硕士学位授予点、7个专业学位研究生(工程硕士)培养工程领域,有机械工程、武器系统与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车辆工程、工业工程、飞行器设计与工程、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装甲车辆工程等8个本科专业。其中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江苏省品牌(特色)专业,1个工信部重点专业,2个江苏省重点专业类。武器系统与工程和机械工程专业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学院人才培养工作方面,现有4门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和视频公开课、13门省级精品(优秀)课程(群)。已出版教材百余部,其中入选国家、省部级规划教材40余部,获评国家级精品教材3部,省级精品教材4部,兵工高校优秀教材6部。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0项。总计教育培养24000多名学生,为国家各行业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校友中涌现两院院士6人、将军十余人和大量政界、企业界、工程技术领域杰出人物。

经过国家“211工程”、优势学科平台、国防重点学科等的建设,机械工程学院在科学研究和学生培养软硬件条件等方面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学院拥有智能弹药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机械基础江苏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武器系统与工程江苏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仪器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中心和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中心,与企业联合成立了4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学院注重国际学术交流和联合人才培养,与俄罗斯鲍曼莫斯科国立技术大学、美国代顿大学、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法国矿业大学联盟、瑞典卡尔斯塔德大学、英国考文垂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建立了合作关系。发起主办了国际机械工程与力学会议、机电系统与测试技术国际会议、特种装备及工程力学国际论坛等国际学术活动。

机械工程学院被中央组织部、人事部、国防科工委、总政治部和总装备部联合授予“高技术武器装备发展建设工程突出贡献奖”,荣获国务院授予的“全国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学院党委被评为“江苏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标兵”。学院将继续坚持寓军于民,强化国防特色,促进科学发展,为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学院努力奋斗!



因工作需要,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科研助理(专职科研岗)工作人员1人,有关事项如下:


一、招聘岗位及条件

(一)招聘岗位

本次公开招聘专职科研岗人员B类岗1人。

B类岗聘用人员按非事业编制人事代理方式进校工作。工资待遇由聘用团队与拟聘人员根据《南京理工大学专职科研岗人事管理办法(试行)》(见学校人事处网站http://rs.njust.edu.cn/1304/list.htm)协商确定。

(二)招聘条件

1.政治思想要求: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热爱祖国,热爱教育事业,遵纪守法。

2.基本素质要求: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有创新意识和潜力,身心健康,讲诚信,能胜任本职工作。

3.学历及岗位能力基本要求:

B类岗: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或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具有一定的科研基础,具备良好的工程应用和技术开发能力。

4.应届毕业生优先。


二、招聘程序

(一)报名方式及资格审查

应聘者根据所报岗位填写对应的《南京理工大学专职科研岗位应聘表》,并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给学院联系人,邮件主题为“姓名+应聘团队+岗位类型”。学院根据科研团队意见,并结合具体岗位要求对应聘人员进行资格审查,筛选出合适人选参加招聘考核。

(二)招聘考核

1.面试及心理测试

学院或应聘团队组织应聘人员须进行面试,人数一般不少于5人,并填写应聘人员测评表。同时通知应聘人员到人事处进行心理测试,心理测试采用上机测试的方式,结果供招聘参考。

2.考核内容

B类岗主要考核应聘人员的工程应用和技术开发能力。

(三)公示

学校将根据学院招聘结果,确定拟聘人员,并在公告范围内公示拟聘人员名单。

(四)录用

经公示无异议,体检合格,学校将通知B岗拟聘人员到校签订合同,办理相关手续。


三、其

(一)应聘人员对所提供材料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凡有弄虚作假者,一经查实,取消应聘资格。

(二)联系人及联系方式见附件。


附件

应聘人员测评表(B类).doc

南京理工大学专职科研岗位应聘表B岗.doc

南京理工大学拟聘人员思想政治考察表.doc

南京理工大学专职科研岗招聘计划汇总表-陆野团队.x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