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大学坐落于经济繁荣、人文荟萃的江南历史文化名城——江苏常州,是江苏省人民政府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及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共建的省属全日制本科院校、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建设高校。

学校始建于1978年,前身为南京化工学院无锡分院、常州分院。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学校定名为江苏化工学院;1984年实行江苏省人民政府和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联合办学机制;1992年成为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原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管理的部属院校,并更名为江苏石油化工学院;2000年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江苏省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2001年江苏省商业技工学校并入江苏石油化工学院;2002年学校更名为江苏工业学院;2010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常州大学。学校历经46年的发展,现已建成完整的学士—硕士—博士人才培养体系以及多层次的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体系。2020年学校在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位居全国第129位。

学校以“责任”为校训,秉承“勇担责任,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和“以人为美、育人为本,开放办学、协同发展”的办学理念,石油石化、创新创业、红色文化三大办学特色不断彰显,积极培养具有理想信念、爱国情怀、科学精神、协作品质、国际视野的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学校基础设施齐全,办学条件优良。现有科教城、西太湖两个校区,在校生总数为29126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23532人,博士、硕士研究生4990人(含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357人),留学生604人。

学校学科门类较为齐全,学科特色较为鲜明,涵盖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法学、艺术学、医学、农学、教育学等十大学科门类。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5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19个。拥有省优势学科3个、省“十四五”重点学科8个,拥有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环境生态学4个ESI前1%学科,其中化学、工程学进入全球ESI学科排名前3‰,材料科学进入全球ESI学科排名前4‰。在2022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10个学科上榜。

学校人才培养体系健全,培养质量不断提高。现有本科招生专业68个,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9个、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个、中国工程教育认证专业15个;国家级一流课程19门、国家级精品教材1部、规划教材10部;获批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2个、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学校是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建设单位和江苏省首批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心。学校荣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原“互联网+”大赛)国赛金奖7项、银奖7项、铜奖13项;荣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国赛特等奖4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15项,2017年捧得“优胜杯”;荣获“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国赛金奖6项、银奖5项、铜奖8项,实现国赛“五连金”,2020年、2023年捧得“优胜杯”。

学校师资队伍结构合理,教师素质优良。现有教职工2567人,专任教师1893人。专任教师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810人,博士学位专任教师占比达75.7%。拥有俄罗斯工程院院士1人,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1人,国家教学名师2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学校现有江苏省“双创人才”“333工程”“特聘教授”“青蓝工程”等省级人才390余人次;省“双创团队”“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和教学团队、“六大人才高峰”创新人才团队等团队16个。学校连续多年被评为“江苏省师资队伍建设先进高校”和“江苏省教育人才工作先进单位”。

学校突出自主创新,全面推行“顶天立地”有效科研。“十三五”以来,学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中国专利银奖1项、中国专利优秀奖2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1项、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省部级和行业科研成果奖项193项;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青年成果奖1项,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1项;获得国家级科研项目502项,其中重大、重点项目25项;被SCI、EI、CPCI、CSSCI等收录学术论文5800余篇,获发明专利授权近3000件。学校拥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培育点)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9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5个、国家大学科技园1个、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个、大学生创新创业园1个、省级众创空间2个。学校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创新联合体,与国内50余家大型石油石化企业和70多个县区级以上政府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与企业共建省级工程技术中心38个、校企联合研发中心56个、产学研基地550个、校企联盟480个。2016年和2021年学校荣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不断推进高品质国际合作。以学生互换、学术交流、科研合作为重点,先后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余所大学建立紧密合作关系。与爱尔兰梅努斯大学、加拿大圣西维尔大学、乌克兰哈尔科夫工艺美术大学联合举办电子信息工程、制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艺术设计(硕士)等5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建成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高水平示范性建设工程1项,省国际化人才培养品牌专业建设项目2项,省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2个。学校通过高校来华留学质量认证,是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基地,现有40多个国家的外国留学生在校学习。与委内瑞拉玻利瓦尔大学共建了委内瑞拉首家孔子学院,与西班牙安达卢西亚教育发展与职业培训厅共建了欧洲最大规模的孔子课堂。设有泰国研究中心、拉美研究中心、以色列文化研究中心等智库平台,助力中外人文交流。

学校被授予“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五四红旗团委”“江苏省文明校园”“江苏省教育人才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科技工作先进高校”“江苏省高等学校信息化建设优秀单位”“江苏省高校图书馆先进集体”“江苏省高质量平安校园建设高校”“江苏省花园式校园”等荣誉称号。

当前,常州大学正值全力推进江苏省高水平大学建设,全面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时期。学校以高质量党建统领高质量发展,通过立足地方、服务行业、面向国际以及与之融荣与共的战略合作与互动,聚焦立德树人,加强内涵建设。全体师生员工凝心聚力,锐意创新,为全面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地方领军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 应聘条件

1、热爱高等教育事业,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团结协作,爱岗敬业,治学严谨,廉洁奉公,具有与应聘岗位相适应的学术背景和发展潜力;

2、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和学术交流能力;

3、身心健康,能胜任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工作需要;

4、原则要求应聘者具有博士学位或高级职称;

5、同等条件下具有海外学习研修经历者优先。


● 报名办法

请应聘者在常大主页—师资队伍—人才招聘页面下载、填写《常州大学引进人才信息登记表》并附学历学位证书、近期科研代表成果等材料发送至各学院邮箱。

发送邮件主题格式:姓名+应聘学院及专业+学历学位或职称。


● 常州大学2024年岗位需求一栏表

招聘单位

专业(方向)细化

政策咨询联系方式

石油化工学院

化学工程、能源化工、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

学院联系人:朱老师
联系电话:0519-86330253
邮箱:shxy@cczu.edu.cn

药学院
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

药学、制药工程、食品、合成生物学相关专业

学院联系人:张老师
联系电话:0519-86334598
邮箱:yxxy@cczu.edu.cn

医学与健康工程学院

生物医学工程类、生物工程类(生物医学工程)、材料工程类、机电信息类、基础理学类、基础医学类、医学类(基础医学、 护理学 、老年医学、 康复医学)

学院联系人:朱老师
联系电话:0519-86330615
邮箱:ygxy@cczu.edu.cn

机械与轨道交通学院
智能制造产业学院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智能制造工程、车辆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智能制造工程

学院联系人:许老师
联系电话:0519-81169812
邮箱:jxzp@cczu.edu.cn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
能源学院

储能科学与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油气储运工程、石油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油气储运工程、石油工程

学院联系人:成老师
联系电话:0519-86330800
邮箱:cpe@cczu.edu.cn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金属材料工程、材料化学

学院联系人:管老师
联系电话:0519-86330095、86334760
邮箱:clxy@cczu.edu.cn

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

环境工程、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学院联系人:冯老师
联系电话:0519-86330086
邮箱:haxy@cczu.edu.cn

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
应急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安全科学与工程,应急技术与管理、消防工程

学院联系人:徐老师
联系电话:0519-86330356
邮箱:sse@cczu.edu.cn

城市建设学院

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工程管理

学院联系人:朱老师
联系电话:0519-86330553
邮箱:suc@cczu.edu.cn

微电子与控制工程学院

集成电路、电子信息、电科、物联网、大学物理、自动化

学院联系人:蒋老师
联系电话:0519-86330301
邮箱:slxy@cczu.edu.cn

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
阿里云大数据学院
软件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数学

学院联系人:周老师
联系电话:0519-88519909
邮箱:bigdata@cczu.edu.cn

商学院、刘国钧管理学院

会计学、市场营销、信管专业、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学院联系人:朱老师
联系电话:0519-86330550
邮箱:jgyb@cczu.edu.cn

吴敬琏经济学院

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农林经济管理、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国贸、金融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据挖掘、机器学习或自然语言处理方向)

学院联系人:狄老师
联系电话:0519-88519206
邮箱:cdjj@cczu.edu.cn

史良法学院

法学理论、宪法学与行政法学、民商法学、知识产权法学、刑法学、诉讼法学、经济法学、财税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国际法学(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关系、国际经济法)

学院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519-86330108
邮箱:fz@cczu.edu.cn

瞿秋白政府管理学院

政治类、公共管理类、中文、文秘类、经济类、教育类

学院联系人:范老师
联系电话:0519-86330287
邮箱:qqb@cczu.edu.cn

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政治教育

学院联系人:王老师
联系电话:0519-86330718
邮箱:mkszyxy@cczu.edu.cn

美术与设计学院

设计类、美术与书法类、农学、风景园林、设计学

学院联系人:朱老师
联系电话:0519-86330903
邮箱:398891205@qq.com

音乐与影视学院

音乐学,音乐表演,舞蹈学,舞蹈表演,戏剧与影视(表演方向),社会学类(人类学方向)

学院联系人:李老师
联系电话:0519-88519085
邮箱:lilu@cczu.edu.cn

外国语学院

英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西班牙语语言文学、翻译、世界史、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学院联系人:陶老师
联系电话:0519-86330306
邮箱:taozhu@cczu.edu.cn

周有光文学院

艺术学(书法相关)、古代汉语(文字学)、中国古代文学(齐梁时段文学与文化)、汉语国际教育、戏剧与影视学、中国现当代文学

学院联系人:赵老师
联系电话:0519-88519880
邮箱:zhuxiao@cczu.edu.cn

体育学院
中体产业学院

休闲体育、运动训练、公共体育

学院联系人:赵老师
联系电话:0519-86330312
邮箱:775324929@qq.com

机器人产业学院
中以科创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电子信息、电子科学与技术、仪器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软件工程、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

学院联系人:李老师
联系电话:0519-86334774
邮箱:limingjuan@cczu.edu.cn

生物质高效炼制及高质化利用国家
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城乡矿山研究院
分析测试中心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类、环境保护类、能源动力类、机械工程类、化学工程类、材料工程类、食品工程类、生物工程类、农业类、化学类

中心联系人:尹老师
联系电话:0519-85516132
邮箱:yinxiaojing@cczu.edu.cn

联合化学反应工程研究所常州大学分所
设计研究院

化学工程类、材料工程类

学院联系人:许老师
联系电话:0519-86330180
邮箱:ucreri@cczu.edu.cn

自然与合成有机化学研究院

有机化学、化学工程类、医药化工类(药物化学、药物合成)、材料工程类

研究院联系人:时老师
联系电话:0519-86330528
邮箱:nsoc@cczu.edu.cn

技术转移研究院

管理科学与工程(科技与创新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管理)、工商管理(技术经济管理、创新管理)、公共管理(科技创新治理)、工程管理(技术转移与管理)、知识产权管理

研究院联系人:陈老师
联系电话:0519-88519531
邮箱:cyh@cczu.edu.cn

产教融合研究院

高等教育学

研究院联系人:陆老师
联系电话:0519-86330022
邮箱:jwc@cczu.edu.cn

● 联系方式

1.应聘者将个人简历等相关材料发送至相应学院邮箱,或与学院工作人员联系。

2.应聘者将个人简历等相关材料发送至人事处招聘邮箱(rsczp@cczu.edu.cn),或与人事处工作人员联系。祁老师、樊老师:0519-86330618。联系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滆湖中路21号常州大学人事处

附件:常州大学引进人才信息登记表.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