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
天津
3人
全职
职位类别:
根据学校发展需要,经学校研究决定,本着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现面向校内、外公开对以下岗位进行招聘,欢迎符合条件的应聘者加入天津大学。 招聘岗位:副研究员 招聘单位:天津纳米颗粒与纳米系统国际研究中心 编制类型:事业编制 招聘人数:3 起始日期:2025-07-11 截止日期:2025-12-31 薪资待遇:按照天津大学薪酬体系执行 岗位说明: 一、研究领域 1. 二维材料生长制备研究,系统地开展二维材料的生长工艺开发和生长机理的研究,并参与相关科研设备的开发。 2. 二维材料性能、应用研究,系统地开展二维材料结构、理化性能的研究,研究范围包括电学、磁学、力学、光学和(或)相关材料在催化、气体传感中的应用和机理研究。 3. 二维材料器件、电路与系统集成研究,系统地开展基于二维材料的电子器件工艺及结构的研发,以及相应的电路设计和系统集成等的研究,并积极参与相关设计工具的开发。 4. 材料设计性能研究,围绕材料计算特别是低维材料相关的理论及模拟计算方向的任务,开展高质量的科学研究,尤其是高通量计算、多尺度材料模拟、谱学计算等,旨在利用理论计算的方法和模型揭示材料性能及生长机理。 二、岗位要求 1.研究方向符合本学科发展需要,在其研究领域取得了一定的学术成就并发表过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和论文,具有较好的学术发展潜力。积极参与上述领域相关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愿意并有能力进行新研究领域的探索和相关技术难题的攻关。 2.积极申请、承担和参与国家和省部级科技项目,以及面向产业关键技术的横向课题。 3.积极参与学科建设、基地建设、人才引进和国际 / 国内交流等方面的工作,切实地促进学科发展和国际化,并积极推动基地(平台)的学术和文化建设。 4.积极参与实验室日常维护管理。 5.能够胜任对硕士研究生的指导工作,积极协助团队指导博士研究生。 招聘条件: 1.拥护党的领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热爱教育事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 2.具有理工科博士学位,有博士后经历者优先。 3.在相关学科领域取得过突出学术成绩并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海内外优秀人才。 4.具备较强的英文写作能力,以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在本领域国际期刊上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 5.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社会工作能力、沟通能力以及团结合作精神。 信息备注: 天津纳米颗粒与纳米系统国际研究中心(简称:“纳米中心”),于2015年12月获批筹建,2018年7月正式挂牌成立的天津大学直属科研单位。中心依托天津大学深厚的学术底蕴和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优势,致力于营造国际化的学术创新环境,建成石墨烯电子学与团簇物理学领域世界一流的国际化研究平台,为祖国培养锐意进取、敢为人先、具有科研创新精神的研究型人才。中心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目标,力争取得国际一流研究成果。纳米中心先后获批国家各类竞争性基金,总经费超2亿元。
专业要求:自然科学或工程技术领域、经济管理与人文社科领域
天津市南开区南开区卫津路92号查看大图
天津大学
行业: 教育/培训/科研院所 规模: 1000-2000 性质: 高等院校 当前职位: 副研究员
天津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国家重点大学,其前身为北洋大学,始建于1895年10月2日,是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素以“实事求是”的校训、“严谨治学”的校风和“爱国奉献”的传统享誉海内外。1951年经国家院系调整定名为天津大学,是1959年中共中央首批确定的16所国家重点大学之一,是“211工程”、“985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大学,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A 类高校。 天津大学的发展始终得到了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热情关怀和有力支持,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曾先后亲临学校视察。长期以来,经过全校师生的不懈努力,天津大学已成为一所师资力量雄厚、学科特色鲜明、教育质量和科研水平居于国内一流、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天津大学卫津路校区占地总面积14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8万平方米,教学科研用房建筑面积83.6万平方米。学校校园环境整洁,景色优美,被誉为花园式学校,每年4月中旬的海棠季吸引上万市民前来参观。学校卫津路校区有两座总建筑面积为2.6万平方米的图书馆,北洋园校区有一座4.3万平方米的图书馆,两校区馆藏书刊总量近300万册,另有多种音像资料、微缩资料1.45万种,电子数据库86个。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占地总面积243.6万平方米,规划总建筑面积130万平方米,目前已完成一期90万平方米建设,于2015年9月投入使用。北洋园校区传承了厚重典雅的北洋元素风貌,同时充满和谐、智慧的现代气息。 现有教职工4727人,其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5人,中国工程院院士7人。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92人,天津市“千人计划”入选者219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讲座教授62人,“973”首席科学家17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4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5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入选者27人,“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入选者8人,具有正高以上职称的教职工846人,教授779人。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33159人,其中本科生17724人,硕士研究生11410人,博士研究生4025人。 学校以培养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坚持“办特色、出精品、上水平”的办学思路,坚持“育人为本”、“教学优先”、“质量第一”的教育教学理念,对学生实施综合培养,不断加强本科教育,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建立起了适应新世纪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教育教学体系。现有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6人;国家级教学团队9个;国家级精品课程42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6门;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6项;国家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10个;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27种(参编2种);并有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和“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全国示范性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4个,是首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入选学校。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始终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茅,2017届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超过98.59%。 在学科建设上,形成了以工为主、理工结合,经、管、文、法、医、教育、艺术、哲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布局。现有64个本科专业,37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8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在第四轮全国学科评估中,天津大学共有25个一级学科参评,进入A类学科数达到14个。其中,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进入A+ 档、4个学科进入A档(2%-5%)、9个学科进入A-档(5%-10%)。与第三轮学科评估结果相比,进入前5%的学科数增加3个,进入前10%的学科数增加8个。8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前百分之一,其中3个进入ESI前千分之一。由我校牵头培育组建的“天津化学化工协同创新中心”,于2013年通过教育部认定,成为全国首批14个“2011协同创新中心”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