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
天津
若干
全职
职位类别:
职位类型 高校|科研机构-教研|行政-科研 一、招聘岗位 长聘教授、长聘副教授、准聘副教授 二、招聘领域 自然科学或工程技术领域、经济管理与人文社科领域 三、聘任待遇 1、英才计划A档: 职务:聘任为长期教授; 薪酬:税前年薪65-70万元(全口径统计收入); 安家费:250万元(免税) (含国家和天津市政府提供的安家费 ) ,提供校内人才周转租住房; 科研支持经费:理工350-450万元(含国家资助部分 )、人文社科30万元科研启动费; 团队支持: 首聘期内,每年提供1个博士生指标和3个硕士生指标,由学校支持招收1位博士后; 其他相关政策:解决子女入学问题,帮助解决配偶工作 。 2、英才计划B档: (1)职务:聘任为长聘教授; 薪酬:税前年薪55-60万元(全口径统计收入); 安家费:100万元(免税,由天津市人才政策支持),入选天津市“人才计划 ”青年项目还将额外享受天津市提供的50万元安家费(免税); 科研支持经费:理工100万元、人文社科20万元科研启动费; 其他相关政策:解决子女入学问题 。 (2)职务:聘任为长聘副教授; 薪酬:税前年薪40-45万元(全口径统计收入); 安家费:15-20万元(免税,由天津市人才政策支持),入选天津市“人才计划 ”青年项目还将额外享受天津市提供的50万元安家费(免税); 科研支持经费:理工50万元、人文社科10万元科研启动费; 其他相关政策:解决子女入学问题 。 (3)职务:聘任为准聘副教授; 薪酬: 税前年薪30万元 (全口径统计收入); 安家费:15-20万元(免税,由天津市人才政策支持),入选天津市“人才计划 ”青年项目还将额外享受天津市提供的50万元安家费(免税)。 职位要求 1、英才计划A档: (1)属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申报时年龄不超过40周岁; (2)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师德师风; (3)在海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或者企业研发机构有正式教学或科研职位,取得博士后在海外连续工作36个月以上; 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业绩特别突出或者国家急需紧缺的人才,可适当放宽工作年限要求; (4)申报时未全职在国内工作,或者在国内工作不超过1年; (5)引进后全职回国工作。 2、英才计划B档: 根据学校评审入选“北洋学者英才计划”B层次,聘为长聘教授、长聘副教授和准聘副教授。 (1)年龄不超过40岁,具有博士学位; (2)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师德师风; (3)在相关学科领域取得具有显示度的成果,且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和较强学术发展潜力的优秀青年学者; (4)海外应聘者原则上需在海外工作不少于2年;对于业绩特别突出的人才,可适当放宽工作年限要求。 海外经验要求 海外知名大学毕业或科研机构、知名企业工作经历。 工作地点 天津市 - 天津市 - 天津大学
专业要求:自然科学或工程技术领域、经济管理与人文社科领域
天津市南开区南开区卫津路92号查看大图
天津大学
行业: 教育/培训/科研院所 规模: 1000-2000 性质: 高等院校 当前职位: 长聘教授-英才计划A档
天津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国家重点大学,其前身为北洋大学,始建于1895年10月2日,是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素以“实事求是”的校训、“严谨治学”的校风和“爱国奉献”的传统享誉海内外。1951年经国家院系调整定名为天津大学,是1959年中共中央首批确定的16所国家重点大学之一,是“211工程”、“985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大学,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A 类高校。 天津大学的发展始终得到了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热情关怀和有力支持,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曾先后亲临学校视察。长期以来,经过全校师生的不懈努力,天津大学已成为一所师资力量雄厚、学科特色鲜明、教育质量和科研水平居于国内一流、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天津大学卫津路校区占地总面积14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8万平方米,教学科研用房建筑面积83.6万平方米。学校校园环境整洁,景色优美,被誉为花园式学校,每年4月中旬的海棠季吸引上万市民前来参观。学校卫津路校区有两座总建筑面积为2.6万平方米的图书馆,北洋园校区有一座4.3万平方米的图书馆,两校区馆藏书刊总量近300万册,另有多种音像资料、微缩资料1.45万种,电子数据库86个。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占地总面积243.6万平方米,规划总建筑面积130万平方米,目前已完成一期90万平方米建设,于2015年9月投入使用。北洋园校区传承了厚重典雅的北洋元素风貌,同时充满和谐、智慧的现代气息。 现有教职工4727人,其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5人,中国工程院院士7人。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92人,天津市“千人计划”入选者219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讲座教授62人,“973”首席科学家17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4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5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入选者27人,“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入选者8人,具有正高以上职称的教职工846人,教授779人。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33159人,其中本科生17724人,硕士研究生11410人,博士研究生4025人。 学校以培养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坚持“办特色、出精品、上水平”的办学思路,坚持“育人为本”、“教学优先”、“质量第一”的教育教学理念,对学生实施综合培养,不断加强本科教育,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建立起了适应新世纪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教育教学体系。现有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6人;国家级教学团队9个;国家级精品课程42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6门;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6项;国家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10个;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27种(参编2种);并有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和“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全国示范性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4个,是首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入选学校。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始终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茅,2017届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超过98.59%。 在学科建设上,形成了以工为主、理工结合,经、管、文、法、医、教育、艺术、哲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布局。现有64个本科专业,37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8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在第四轮全国学科评估中,天津大学共有25个一级学科参评,进入A类学科数达到14个。其中,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进入A+ 档、4个学科进入A档(2%-5%)、9个学科进入A-档(5%-10%)。与第三轮学科评估结果相比,进入前5%的学科数增加3个,进入前10%的学科数增加8个。8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前百分之一,其中3个进入ESI前千分之一。由我校牵头培育组建的“天津化学化工协同创新中心”,于2013年通过教育部认定,成为全国首批14个“2011协同创新中心”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