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内外硕士、博士、高层次人才专属招聘求职服务平台

025-68275588

博士研究生-01

面议
  • 博士

  • 安康

  • 2人

  • 全职

职位描述

职位类别:

一、招聘基本条件

应聘人员应遵守宪法和法律,具有良好的品行和职业道德,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符合我校学科专业建设和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年龄在40周岁以下(博士且具有正高级职称人员年龄在45周岁以下),有较高质量研究成果产出、发展潜力大。具有博士后研究经历或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者优先引进,待遇从优。

二、招聘程序

(一)应聘报名

1.报名方式:网上报名。投递简历到安康学院博士招聘邮箱boshizhaop@aku.edu.cn完成报名。

2.报名时间:全年均可报名,招聘完成为止。

3.报名要求:

(1)按照专业要求,每人只能报名一个岗位。

(2)个人基本信息完整。如: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政治面貌、联系电话等内容。

(3)教育背景详实。如:求学时间、毕业学校、所学专业、学位类别等。

(4)支撑材料齐全。本科、硕士、博士阶段学历学位证书(应届毕业生提交能够证明毕业学校和毕业专业的材料,如就业推荐表、成绩单或在读证明等)、博士阶段发表的论文、主持参与的科研项目、荣誉及获奖等相关支撑材料。

(二)资格审查。人事处进行形式审查后,二级单位根据应聘人员学科专业情况和进人计划对应聘人员进行资格审查。

(三)面试或试讲。由二级单位负责组织,采取非结构化面试或试讲等方式。

(四)体检。由学校统一组织,安排在三甲医院,参照陕西省教师资格认定体检标准及有关规定执行。应聘人员未按规定时间、地点参加体检的,视为自愿放弃。体检不合格的,不予录用。

(五)考察和公示。对体检合格的应聘人员进行考察和资格条件进行复审,并在学校网站公示5个工作日。公示无异议或反映的问题不影响聘用的,予以录用。

(六)录用。纳入省级事业单位编制管理。

三、引进待遇

1.安家费:按照安康学院招聘博士分类标准,25-100万元;在每一类确定的安家费标准基础上,能力与素质突出者,可以采用“一人一策、一事一议”适当增加;

2.科研启动费:按照安康学院招聘博士分类标准,自然科学类20万元以内,人文社会科学类15万元以内;

3.工资待遇:3年内按照副教授待遇计发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

4.博士津贴:1000元/月;

5.办公设施:安排博士办公室,配备电脑一台;

6.住房:提供校内住房一套,免房租居住8年,8年后按照学校住房管理规定执行;或发放住房补贴800元/月,每年发放一次,共计8年;或提供江北校区校内住房,供教师成本价购买。

7.编制管理:纳入省级事业单位编制管理;

8.配偶安置:有配偶工作安置需求的,按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9.其他服务:协助解决子女入学入托问题。

专业要求:数学、力学、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工作地点

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育才路92号

求职者谨防不法分子冒充用人单位进行诈骗,切勿相信来历不明的电话或者短信邀请,以免上当受骗! 举报
单位介绍

安康学院

行业: 教育/培训/科研院所   规模: 2000以上   性质: 高等院校   当前职位: 博士研究生-01  

  安康学院是安康市唯一一所省属全日制普通公办本科院校,以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任务。其前身是创建于1958年的安康大学,1963年因国家经济困难停办,1978年8月恢复办学,1984年6月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安康师范专科学校,2006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改建为安康学院。

安康市位于陕西省南部,居秦巴之间,汉水之滨,与鄂、渝、川三省市相毗邻,处关中、成渝、江汉三大经济区的几何中心,依山傍水,气候宜人,资源丰富,交通便捷,秦、楚、巴、蜀多元文化样态在此交融生辉,是宜居宜学的理想之地。

学校确立了“服务基础教育、服务‘三农’、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定位,坚定走地方化、应用型、开放式的办学道路,实施特色发展,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强化教学中心地位,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办学质量,办学声誉和社会满意度显著提升。累计培养了8万余名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学校是陕西省教育厅与安康市人民政府共建单位,陕西省首批转型发展试点高校、教育部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应用型建设高校。

学校现有江南、江北两个校区,占地面积813亩,校舍建筑面积34.3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100.18万册、电子图书105万册、中文报刊310余种,校园网出口万兆带宽,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值1.26亿元。现有全日制本科学生12000余人,学科涵盖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经济学、医学等十个门类,设有12个二级学院,开设41个本科专业,形成了以秦巴山区农业为特色的现代农业学科方向,以师范为特色的教师教育学科方向,以陕南民间文化为特色的人文社会学科方向,以陕南生态为特色的秦巴资源保护利用学科方向。学校获批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1项,国家级一流专业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各1个,省级一流专业9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教学团队10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38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5门,省级特色线上课程1门,省级在线开放课程、创新创业课程及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0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省级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4个,省级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1个,中华诵写讲基地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省级创新创业试点学院1个,是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高校。

学校现有教职工948人,其中专任教师703人,高级职称教师264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84人,“双师型”及行业工程背景教师252人,聘有包括院士、国内知名专家学者、行业企业管理技术人员在内的159人为学科首席专家、客座教授和兼职教师,受聘为外校博导、硕导教师46人。学校现有省级教学名师11人,陕西省优秀教师、三五人才、先进工作者、“六个一批”人才、陕西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青年科技新星、高校“青年杰出人才”、师德先进个人25人,5名教师入选陕西省“特支计划”和“三秦英才特支计划”,160余名教师被省市政府主管部门聘为科技特派员、首席专家、“三区”科技人才,“陕西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

学校建有陕西省茶产业协同创新中心、陕西富硒循环农业发展研究院、陕西省茶叶省市共建重点实验室、陕南乡村振兴研究中心、陕西省蚕桑重点实验室、陕南民间文化研究中心、陕南生态经济研究中心、“汉调二黄”陕西省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等20个省级科研平台、8个市级科研平台和7个校级研究中心,组建省级科技创新团队4支,校级科技、社科创新团队16支。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科技大学联合建设陕西省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工作站3个。截至目前,教师承担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622项;出版著作、教材444部;发表学术论文7319篇;取得国家专利290项;获得各级科学技术奖、哲学社会科学奖等425项。《安康学院学报》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陕西高校优秀社科期刊”,“陕南民间文化研究”栏目被评为“全国地方高校学报特色栏目”。

学校秉承“笃学、尚行、砺志、创新”的校训,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升本以来,学校承担国家级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2项,省部级教改项目48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28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27项,省级优秀教材8部。近三年,获批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70项。学生在互联网+、挑战杯、数学建模等各类学科专业竞赛、创新与技能竞赛和文体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奖321项、省部级奖1148项;学生发表论文、作品199篇。学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多次获得国家及省级表彰。学校面向24个省、市、自治区招生,毕业生就业质量稳步提升,被陕西省教育厅授予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陕西省示范性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机构。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园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备案众创空间”。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服务地方,与区域经济、社会互动发展,积极探索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开展了多种模式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实施“安康学院服务安康经济社会发展行动计划”,与地方政府签订校地合作协议,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陕西科技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云南农业大学等省内外高校建立合作办学友好关系,与多家企事业单位签订教学科研实践基地共建协议,为企业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

与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波兰、韩国、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和台湾地区的30余所高校开展人才联合培养、访学研修、教学科研合作等工作。已有300余人次师生通过我校对外合作渠道出国、出境学习深造,每年聘请多名境外优秀教师来我校讲学并开展教科研合作。目前有来自5个国家的22名留学生在我校学习。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十四五期间,学校将紧紧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奋力实现办学层次提升的总任务,秉持“艰苦创业、团结奉献;守正创新、追求卓越”的安康学院精神,为把学校建成有特色、高品质、国内一流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更新时间:2024年7月)
展开更多
我要提问 0 条提问
安康学院 安康学院

实名 营业执照

高等院校

2000以上

教育/培训/科研院所

联系方式
黄老师 高老师

该单位正在招聘的职位

相似职位 换一批

公司地址: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育才路92号

公交查询

快速注册

公众号

微信客服

咨询热线

意见反馈